背景介紹
7月13日,由經緯恒潤和上汽大通參與研發的無人清掃車在南京應天場景隧道、定淮門場景隧道進行智慧養護示范運行。
此前,經緯恒潤已協助客戶在開放道路進行了幾千公里的無人清掃車測試。未來,無人清掃車將在南京過江隧道中持續運營,進一步助力智慧城市建設。
聲明:本文轉載自紫金山新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告別人工清掃,南京應天大街長江隧道、定淮門長江隧道將實現無人駕駛車輛進行智能養護。在7月13日舉行的南京過江隧道智慧養護示范場景啟動儀式上,南京市交通集團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這是國內首個在過江隧道應用無人駕駛車輛進行清掃和智慧養護的項目。
該項目是南京市首批創新應用場景開發建設目標之一,由南京市交通集團旗下的南京市交通運營管理集團負責測試并實施。“我們是在經過3個多月,累計4660公里、1061小時的測試之后,才決定正式啟用這個無人駕駛智慧養護項目的。”南京市交通運營管理集團主要負責人說。今年3月起,該集團與無人駕駛車輛技術研發單位合作,完成了應天大街隧道、定淮門隧道地圖信息采集,開展地圖繪制和仿真測試,實現了無需人工干預的全自動無人駕駛清掃作業。

無人駕駛應用場景在測試階段須有安全員在車上監控。南報融媒體記者 馮興攝
南京市交通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過江隧道選擇從清掃作業為起點落地無人駕駛智慧養護項目,既滿足測試需求,又具有實際應用價值。
實測顯示,從安全性上看,無人駕駛清掃車通過周身激光雷達與傳感設備實現安全作業,定位感知精準,避障功能完善;從清掃效率上看,單輛無人駕駛清掃車清掃過江隧道全幅路面約4小時,相當于兩輛傳統人工清掃車同時通宵作業;從清潔效果上看,無人駕駛清掃車能實現貼邊清掃和覆蓋式清掃要求,且軌跡覆蓋通過側邊傳感探測,精細化水平比人工更高;從環保角度來看,隧道場景下僅需使用一輛無人駕駛清掃車相比過去兩輛傳統燃油清掃車一年可減少碳排放49.46噸。

近年來,車路協同、無人駕駛技術發展迅速,為運用該技術開展綠色智慧養護提供了技術支撐。隨著過江隧道智慧養護示范場景正式啟動,為后續智能網聯無人清掃、綠色養護技術的應用和推廣開辟了新思路。

無人駕駛清掃車在定淮門隧道內展開管養。
在保障過江隧道清潔養護的同時,南京市交通運營管理集團還將與江心洲生態科技島示范區聯合,拓展青奧森林公園、智立方園區等半封閉道路日間清掃場景,形成“夜間隧道+日間環島”無人駕駛應用環線;將與南京體育集團、南京港集團合作,在體育場館、港區碼頭構建應用場景,豐富無人駕駛清掃技術落地的商用場景。同時,還將聯合中交基礎養護集團適時開展對外管理輸出項目,為開拓南京以外城市的道路智慧養護市場奠定基礎。7月13日的應用場景啟動儀式上,南京市交通運營管理集團與上述企業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
南京市交通運營管理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水下長大隧道中積極探索交通新興科技研發,絕不局限于清掃。”未來,他們還將與相關技術研發部門合作,推廣無人駕駛洗墻、巡檢、擺渡等智慧化延伸功能,豐富無人駕駛穿越隧道的多元化應用,為過江出行提供新方式。未來將通過加裝車聯網終端,實現與路端數據互動,開展無人駕駛等智控技術的隧道場景車路協同測試,搭建車路協同全新應用場景。為推動數字化轉型與全產業鏈發展,助力智慧城市建設,打造綠色平安交通做出貢獻。
南報融媒體記者 馮興
通訊員 顧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