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筆者前往深圳為本社主辦的“第七屆綠色電源與電源管理技術研討會”擔任主持人,利用研討會前一天會務工作的間隙,筆者拜訪了幾位深圳一線的工程師朋友。
其中一位資深工程師的信息非常令人注意,那就是深圳市場的電子元器件價格已經開始漲價了。這位資深工程師表示,他目前正在幫朋友在設計一個產品,所以經常要到市場上去買些元器件回來,結果發現兩個月來幾乎所有的電子元器件的價格都有大幅上漲。如馬達驅動芯片,從兩個月前的17塊,漲到了現在的45塊,就連電容、電阻等基礎元件,也有三成的上漲,三極管也漲了一倍。另外,貼片電阻,過年的時候是18塊一盤,上個月最少22,而且是老客戶才這個價,PCB以前是一周交板,現在十天能交板就是萬幸。
隨后,筆者進行了簡單調查數據顯示,截至5月末,電子交易市場深圳華強北的電子元器件價格交易指數已達到103.7,與4月初的90.74相比上漲了14.3%。不少嚴重缺貨的電子元器件類別的漲幅更是超過了這一百分比。
顯然,這是來自市場最前沿的第一手信息,是什么原因促使電子元器件持續漲價呢?漲價說明了什么呢?
最直觀的判斷,一種商品的價格與供求關系有著直接的聯系,電子元器件價格持續上漲,最明顯的誘因就是市場的需求大于供給,從這個角度可以得出市場轉暖的結論。
然而半導體產品的出貨量,明顯要依靠上游電子產品的需求,在當前包括3G、智能手機、高清電視等并未出現明顯上長升的情況下,半導體器件價格上升顯得沒有道理。
會不會有人在囤貨,在炒貨?聯想到最近包括綠豆和大蒜在內的農產品價格的爆炸性上攻,現階段半導體產品價格非理性上升難免有這個嫌疑。然而,深圳的朋友認為這種情況不太可能出現,因為在經濟危機出現時消費者很可能會放棄電子產品的購買,但是絕不可能放棄生活必需品的購買,就是說電子元器件不存在被囤貨的可能。
經過進一步地仔細分析,筆者認為有兩個原因造成了目前半導體器件價格上揚。
首先就是受到中國持續通貨膨脹預期的影響,當包括人工、設備、耗材、物流等等商務要素都普遍漲價的情況下,作為流通環節的經銷商,為了保持自己的利潤或者避免虧損,只有提高手中半導體元器件的價格。據深圳朋友介紹,現在深圳的廠房租金在回升,龍華廠房的價格大約在12~18的樣子,如果再往外走10公里,到公明、觀瀾、坪地這些靠東莞、惠州的地方,也要6~8塊的價格。另外,工人的工資水平也在提高,現在月薪低于1500元,都找不到人。
其次, 目前在中國市場上的絕大部分核心半導體器件,都來自于國外供應商,經濟危機期間,一些大的供應商出于對市場不樂觀的預期,都停止了一些生產線,以德州儀器最為典型,因此當市場突然有好轉跡象時,他們的庫存已經不能滿足市場需求了,因此造成了器件價格的上升。另外,隨著中國本土半導體器件供應商的成長,所涉及的領域及產品的價格都普遍被拉低了,因此相關領域的國際大供應商出于戰略轉型的需要,退出了該器件領域,而與此同時中國本土供應商的產能又不會在短時間內大幅增加,所以同樣造成一些器件的供應短缺,價格上漲也屬正常。
商場變化無常,此次半導體元器件價格的突然上升,高興的是供應商和經銷商,但是對于生產商特別是代工的中小企業,則是個壞消息。本來還在為能夠在經濟危機最嚴重的去年能夠拿到訂單,可以獲得20%利潤而慶幸,現在好了,元器件價格的上漲直接就把這些利潤給吃掉了,而且還要面對無法按期交貨的局面,這些代工的小企業主們,可以說是欲哭無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