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海南首座垃圾填埋氣發電廠日前建成投產之后,6月24日,我司投資近億元建設的重慶市首座垃圾填埋場沼氣發電廠,在重慶長生橋垃圾處理場落成投用。此工程投產后,目前每年發電量可達1400萬千瓦時、能滿足5600戶居民的用電需求,這一比例還將逐年增加,實現經濟效益、環保效益、社會效益的“三豐收”。重慶市委常委翁杰明、國務院參事徐錠明、公司董事長沈劍山、總裁顏曉英等領導和公司高層出席儀式并剪彩。
垃圾沼氣發電帶來多重效益
“長生橋垃圾填埋氣發電廠作為重慶市的新能源試點項目,開創了重慶市垃圾填埋氣環保利用的先河。”重慶市市政委員會副主任魯榮平分析道,垃圾填埋是我國城市垃圾處理的主要方式,這種填埋方式會產生大量的沼氣,而沼氣中有50%左右是甲烷,不僅易燃易爆,對環境的危害也是十分巨大。“利用垃圾產生的沼氣進行發電,杜絕沼氣直接排放造成的安全隱患和環境危害,可以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同時將實現能源的循環利用和生態環境的保護,符合建設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的總體要求。”魯榮平說,在此項目推進過程中,東莞康達的企業實力、科技水平、施工質量等,給他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也為雙方開展持續合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年發電量可供5600戶居民使用
康達董事長沈劍山在致辭時介紹說,重慶長生橋垃圾處理場沼氣發電項目啟動于2008年2月,工程占地面積近2000平方米,項目總投資8486萬元,發電總量約83986萬千瓦時、CER減排總量36.16萬噸,預計運行時間20年,投資和工程規模均居康達同類項目之最,在全國同類工程中也是首屈一指。為此,東莞康達專門組建了重慶康達新能源有限公司,負責投資、運營、管理等方面工作。該發電廠主要工藝配置為內燃機(沼氣)發電生產線,共設置了6臺沼氣發電機、3臺沼氣預處理設備,植入垃圾堆中的抽氣井,能不間斷將沼氣抽出,通過收集管網送至發電機組,經過預處理后,利用產生的純沼氣進行燃燒發電。
“在我國,開發和利用新能源正在成為國家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項目的并網投產,必將成為新能源市場一塊標志性的模板和范例”。沈劍山董事表示,長生橋沼氣發電廠投入使用后,目前每年可發電約1400萬千瓦時,按照每個家庭一年用電2500千瓦時計算,可滿足5600戶居民一年的用電需求,這一數據還將逐年增長。隨著電廠投產,該垃圾填埋廠每年可減排甲烷500萬立方米,減排二氧化碳當量約達6萬噸。
成為推廣新能源項目的范例
對于康達正在從事的新能源事業,沈劍山董事長既充滿情感、又滿懷信心,他還表示,目前,以長生橋沼氣發電廠為范例,康達機電正在有序推進河北、河南的沼氣發電項目,其他地區的新能源項目也在進行之中。長生橋沼氣發電項目還根據《京都協定書》有關內容,向國家發改委申請清潔發展機制(CDM)交易并獲批準,相關二氧化碳指標可放入國際市場上進行公開銷售。
東莞市康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國內新能源行業著名企業,作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國際新能源產業主導單位、國際科技合作示范基地、廣東省部產學研合作示范基地及東莞市裝備制造業重點企業,其產業涵蓋“能源、電力、環保、節能”四大領域,產品銷售網絡涵蓋全國,近年來先后承擔國家科研項目、省部級科研項目與重大科技專項、市級科研項目與科技進步項目數十項,成功申報國家專利50多項。
聯系人:李祖華
地址:東莞市寥步鎮塘唇工業區
郵編:523407
電話:18676052103
傳真:0769-88996234
公司網址:http://www.jutinlee.com.cn
掃描此二維碼即可訪問該空間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