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園林專家稱,垃圾的自我修復時間為二十幾年。為了盡快還綠于民,除了引進先進的生態修復技術,治理區域內還會盡可能多地種植灌木、喬木、草皮來擴大綠化面積,將其開發成公園或景區。這樣一來,修復的時間可縮短為兩年。通過兩年的改造工程,可陸續為市民提供更大面積的"城市綠肺"。屆時,綠蔭濃濃、鳥語花香的環境將惠及當地市民。
近日,由武漢環投集團投資的垃圾填埋場項目成功解決了我國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及資源化利用,這一歷史難題和痛點。武漢市政府規劃了對洪山區北洋橋、江岸區岱山垃圾填埋場進行生態修復的一系列舉措,計劃兩年內變身生態公園。武漢環投集團(投資方)相關負責人介紹,北洋橋垃圾填埋場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投入使用,因容量飽和對其進行了封場,但受當時經濟發展水平和技術的制約,防護措施有限,封存的垃圾繼續產生著填埋氣體和滲濾液等污染物,甚至容易對周邊環境形成二次污染。面對堆積如山的垃圾,如何化廢為寶?今天我們帶大家了解一下。
武漢市政府從2018年開始對這座垃圾填埋場進行修復"手術",即經過嚴格的污水處理、好氧處理等一系列生態修復技術,讓曾經的"垃圾山"變身公園。
北洋橋和岱山生活垃圾簡易填埋場生態修復工程,將采用"好氧修復+污水收集處理+沼氣收集處理+規范化封場+垂直污染阻隔"相結合的技術方案來實施。確保修復效果達到《生活垃圾填埋場穩定化場地利用技術要求》(GB/T25179-2010)的相關標準,從而徹底消除北洋橋垃圾場的環境污染隱患,改善周邊環境,同時滿足當地的土地規劃及利用等后續需求。
其中生態修復過程需要實時監測垃圾填埋場堆體中的溫度變化及含水量,通過監測數據控制垃圾堆體中空氣及水的注入量,達到好氧修復的最佳效果。其他污水收集處理和沼氣收集處理用到的壓力、液位、流量、氣體等傳感器,因距離監控中心較近、比較集中便于管理等優勢,采用的是傳統模擬信號輸出的有線傳感器。
【解決方案系統框圖】
本項目處理過程采用了昆侖海岸公司的無線傳感、數采技術,包括有土壤溫度、土壤水分、有毒有害氣體、空氣質量等元素監測傳感器及無線路由器和物聯網網關組成的物聯網信號采集系統。由無線土壤溫度、無線土壤水分傳感器對垃圾填埋場堆體中的溫度及含水量進行準確測量,再由路由器及物聯網網關將測量數據實時上傳到中控室,為垃圾堆補氣補水提供控制數據依據。垃圾在好氧處理過程中會發生物理和化學反應,若溫度過高可增加補水補氣量降低溫度,達到安全穩定的工作狀態。產生的廢氣和廢水由填埋場中的多個收集井收集起來集中處理,廢氣處理后直接排放,廢水收集處理后還可循環利用。
本項目污水處理過程中會用到壓力、液位和流量傳感器,對氣管路和水管路的壓力和流量進行實施監控,為精準控制提供數據支撐。
【現場壓力測量】
【管道壓力及流量測量】
由于現場環境比較復雜,垃圾堆體覆蓋面積大、形狀不規則、布線不方便、安裝施工維護成本高等因素,昆侖海岸提供的無線傳感器正好解決了應用傳統產品的這一痛點,其中使用電池供電的無線傳感和路由器,使現場傳感器的安裝組合更靈活方便,節約成本、維護成本低。使用物聯網網關,收集遠端的無線傳感器數據,可以通過3G/4G網絡、無線WIFI網絡等多種無線傳輸方式,將無線ZigBee傳感網數據傳輸至客戶的云平臺端,實現了遠程監控管理本地設備信息的功能,同時支持多種協議與客戶云平臺的無縫兼容。無線傳感器、無線路由器、物聯網網關和數據云平臺組成物聯網監測系統,有效減少了客戶的運營成本,減少了公共資源的浪費。
【修復中的垃圾填埋場】
【改造中的綠化地】
我們很感嘆現代物聯網科技的強大,它可以為市政工程項目解決諸多問題,例如:應用電池供電的傳感器解決了現場布點分散、施工困難的問題,減少現場布線,使項目更加安全和美觀。各地政府對垃圾填埋場進行修復手術,能讓我們的城市上空天更藍,腳下草更綠,造福社會,造福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