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數據公司預計,到2020年中國智能裝備整體市場規模將突破一萬億元人民幣,其中規模最大的生產裝備制造與集成業務將擁有8000億元的市場潛力,而增速最快的領域是自動化物流和倉儲,以及工廠制造管理系統,這兩個細分市場在2015至2020年的年復合增長率將分別達到25%和20%。
面對潛力巨大的智能裝備市場,中國企業不僅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窗口,同時也將遭遇多重挑戰。新的市場進入者紛紛涌現,而傳統市場參與者也在通過內生和并購方式拓展現有和新業務,布局智能裝備產業。與此同時,國際競爭者也在積極攻占國內市場,大型智能裝備巨頭們通過在中國不斷完善產品組合,以豐富經驗及先進技術搶占市場份額。
研祥智能如何在激烈競爭的智能裝備行業中確保領先優勢?我們可以通過三種方式培養核心競爭力:
業務一體化。一體化的業務不僅能保證業務的覆蓋廣度,更能確保公司能夠滿足客戶在工業自動化方面的多重需求,從而創造其他公司無法比擬的競爭優勢。研祥智能近年來積極拓寬我們的業務范圍,作為工控行業的領導者,我們的智能裝備產品已經應用在AI 人工智能、機器視覺、人臉識別、大數據、邊沿技術、數字媒體串流轉碼、以及發展超強的深度學習等領域,在市場競爭中具有明顯優勢。
業務創新化。面對傳統外國智能裝備巨頭在硬件方面的絕對優勢,研祥智能在加強研發投入的同時,也在業務上尋求創新,從而抵消在硬件方面的劣勢。系統集成是近些年在國內市場上比較成功的創新模式,通過廣闊的行業覆蓋和提供高度定制化的解決方案,彌補了國內傳統工控行業在硬件上缺失的短板。
擴張合理化。企業在拓展智能裝備業務時,必須要有一套清晰的戰略規劃,基于自身的能力和未來的愿景,考慮是否采用自身培養或并購的方式進行擴張。例如機器人、生產裝備、傳感器等對硬件和生產要求較高的業務,進入門檻高且短期內難以培養,可以考慮通過并購獲得業務能力;而工廠設計及咨詢、工廠管理系統等對軟件要求較高的業務,則可以通過內部培養獲得相關能力。
面對廣闊的智能裝備市場,中國企業同時面臨著危與機。中國企業雖然在硬件及技術能力上普遍落后于國外企業,但是有著對市場更加了解、享受國家政策支持等優勢。隨著國家進一步推動工業4.0,研祥智能緊跟政策方向,以上三個核心競爭力,在智能裝備市場上占據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