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生態賦能與協同創新已經成為產業向陽發展的關鍵詞,一個好的生態圈更是實現價值共創、利益共享、產業共榮的必要條件。尤其對廣大工業企業而言,加強產業鏈上下游協作,對于贏得國際競爭、揚帆藍海市場至關重要。
2023年3月9日,施耐德電氣第三季綠色智能制造創贏計劃在上海舉行了結營儀式。本季創贏計劃交出了怎樣的答卷?這一聯合創新生態,對用戶、對行業、對產業會有哪些價值?
筆者有幸全程參與了本次盛會,并采訪到了施耐德電氣高級副總裁、工業自動化業務中國區負責人龐邢健,以及施耐德電氣高級副總裁、戰略聯盟&創新投資中國區負責人李瑞。
聚焦工業一線典型場景,專精特新顯身手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工業互聯網新生企業,對如何將技術融入工業實際場景,投以了空前強烈的熱情與期望。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施耐德電氣聯合發起和主辦的綠色智能制造創贏計劃結營儀式,已經如火如荼地連續舉辦了三屆,3年來,在類似“揭榜掛帥”的選手篩選模式下,該活動吸引了350多家專注高新科技領域的中小企業報名,近40家企業進入聯創方案階段,覆蓋20個工業場景。
過去,許多初創企業在面對全新的行業和應用場景時,時常束手無策,而創贏計劃能幫助企業在流程工業和離散制造間,順利實現經驗跨界與技術移植,專家導師團的傾囊相授,更是大大縮短創新研發、設計、樣機搭建,以及后續方案落地的進程,進而讓這些專精特新企業加快進軍工業場景的步伐,釋放更大的創新潛能。
歷經近10個月的加速營培訓、場景探訪與聯合方案開發,在決賽現場,本季創贏計劃的“加速營”有5家創新技術企業順利完成初步方案驗證,并帶來精彩的PoC聯創方案展示,這些無一例外都是近年來需求增長迅速、極具代表性的行業與場景。專家評審也會對這些方案進行現場點評和持續打磨,為下一步的落地應用做好準備。
當然,展示所有PoC方案都不會只停留在紙面上,活動現場,施耐德電氣分別與上海境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再發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協同創新智慧水務有限公司簽署聯創方案合作協議。
業務放大器,聯創之旅永不止步
現如今,對于許多專精特新企業來說,從0到1做一個原型相對簡單,但要讓新孵化的方案成果從1到N,則面臨著重重困難。
施耐德電氣的做法則更具參考價值,據施耐德電氣工業自動化創新生態負責人蔡婷婷介紹,綠色智能制造創贏計劃是施耐德電氣與合作伙伴全面深入聯創的過程,從一開始的行業需求提煉,到加速營初步方案驗證,再到成長營小規模復制,最后到全面市場化,以更好地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加速工業數字化轉型。
在這一清晰的聯創思路的指導下,本季創贏計劃采用了“雙營”的模式,新設立的“成長營”匯聚了從上兩季創贏計劃中脫穎而出的4個項目。這些項目已經在嘗試小規模落地應用,下一步就可以規模化復制到具體的場景當中,為企業帶來應用價值。
由此可見,創贏計劃不僅能為入營企業起到重要的“業務放大器”作用,更能為整個工業領域,提供一個很好的創業孵化、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的平臺。
融合資源,賦能中國智造向陽發展
毋庸置疑,在雙碳目標和數字化轉型大背景下,“創新”是企業打造核心競爭力,向陽發展的根本動力和源泉。在決賽當日,綠色智能制造技術融合創新專家委員會還重磅發布了最新創新研究成果——《綠色智能制造技術融合創新報告》。該報告從5T(OT、IT、DT、ET、CT)框架看行業場景,提煉了6個行業13個場景方案,包括不同梯度成熟階段的分級圖譜,為各大細分行業的技術融合創新提供實踐指南,為未來工業創新發展添磚加瓦。
施耐德電氣發布《綠色智能制造技術融合創新報告》
綜合來看,通過聯合生態圈內的企業、融合創新技術,創贏計劃不僅創造了一系列可落地、可復用的解決方案,也打造了一個非常好的生態融合發展模式的范本。這也和當前國家倡導的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思路吻合。一方面,它借由施耐德電氣的強大資源,培育和賦能了一批智能制造領域的專精特新企業;另一方面,它也推動了中國工業企業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綠色化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創贏計劃經過前兩季的經驗沉淀,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生態圈的“雪球”也越滾越大。大賽上展示的亮眼成績單,不僅讓廣大的中小企業意識到,原來“創新”是有方法和路徑的,也讓我們領略到了施耐德電氣發起和推進創贏計劃的戰略決心和滿滿誠意。
面向未來,無論是在亟待挖掘的新興行業中,還是在傳統行業新技術融合應用的賽道上,都蘊藏著巨大的市場。應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與日新月異的技術創新,龐邢建表示,唯有時刻準備、堅守陣地并不斷創新進取,才能贏得未來。在共創共贏的新征程上,施耐德電氣也歡迎越來越多的創新型企業,或在傳統領域某一個場景深耕的企業,加入到創贏計劃的前行隊伍中來,共同譜寫中國綠色智能制造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