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智能制造,以不斷發展的綠色智造理念推動制造產業變革升級,響應按需制造趨勢,臺達一直在努力。10月29日,臺達再次出席于北京舉辦的CEIA第五十四屆中國電子智能制造高峰論壇,臺達研究院資深技術經理王逢春博士深度詮釋在“按需制造”的未來智能制造模式下,臺達創新打造的“應”實力方法,秉持標準化、數字化、模塊化、智能化技術方針,推出一系列軟硬整合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以柔性化與敏捷化促進智能制造。
臺達研究院資深技術經理王逢春博士向現場來賓講解了臺達以制造業柔性應變與敏捷適應能力創新打造的“應”實力方法,可幫助企業在“按需制造”的未來智能制造模式下永續成長
王逢春博士分享說,從年初開始的新冠疫情給產業與價值鏈造成了巨大的沖擊,而在后疫情時代的現在,各行業依然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業務與服務的保障與持續開展;供應鏈的連續與中斷風險;緩解勞動力缺口,提升效能及維持生產力……臺達實踐應因制造業范式轉移的變化和挑戰,深度研究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互聯互通技術,與可轉換智能設備等技術,結合自身作為電子制造大廠的豐富經驗,秉持標準化、數字化、模塊化、智能化技術方針,推出一系列軟硬整合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響應“按需制造”的未來趨勢,助力解決智造中智能設備和智能物流設計,工業AI應用,智造人力等諸多議題。
王逢春同時表示,當“非常態”成為“新常態”,永續成長的關鍵在于敏捷應變。臺達將制造業柔性應變與敏捷適應能力稱為“應”實力,其涵蓋互聯力、智能力、賦能力、模擬力、安全力等五大關鍵能力。其中,
互聯力倡導企業透明、實時共享信息,高效整合供應鏈信息,形成設備、產線到工廠層級的互聯互;
智能力則以 AI 輔助柔性制造,為制造注入智能,主動預判市場風險,實現生產排程及產能規劃動態優化;
賦能力賦能場域人員及強化工作彈性的能力;
模擬力表現是在制造業將加快自動化建置及遠距離人機互動,利用“數字孿生”的虛實整合模擬實踐管理優化能力;
安全力是保障智能制造的基礎,保障制造資產、人員及企業營運安全,免除威脅。
CEIA中國電子智能制造高峰論壇是立足于電子行業、探討電子行業技術發展及新應用的重要峰會之一,每年在全國各地的多個城市輪流召開。臺達作為工業自動化及智能制造的重要推動者,本身亦是電子制造大廠,具備強大的研發和應用能力,多年來秉承行業的發展大勢,以及豐富的Domain know-how,不斷以實踐設計經驗開發行業需求的解決方案,協助行業快速向智能制造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