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冬奧會在全球的矚目和熱情期待中已拉開大幕。科技亮點紛呈的冬奧會場館引發了世界的廣泛關注。

國家速滑館,22條“冰絲帶”飛舞飄揚

國家雪車雪橇中心,1.9公里的賽道如游龍盤臥

國家跳臺滑雪中心,“如意”亮相
場館是辦好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的基礎,競賽場館更是運動競技、觀賽和展示城市發展水平的窗口。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共使用39個場館,其中包括12個競賽場館。
本屆冬奧會,場館的智慧化應用大放異彩。從網絡覆蓋到智慧觀賽,從視頻監控到公共安全保障,從建筑能效管理到場館運營,各個細節都體現出“智慧化”特征。而其中,數字孿生技術成為智慧場館建設的基石。
“數字孿生”護航科技奧運
作為開閉幕式的重要場館,國家體育場鳥巢以“數字孿生”為基石,在空間維度上,操作系統覆蓋鳥巢25.8萬平方米建筑空間、周邊55平方公里城市空間。在信息維度上,重點關注建筑本體的健康環境、能源優化、設備監測預警、公共安防的運行狀態,接入周邊道路交通及停車數據,助力城市的微循環。
“冰絲帶”上至8500噸的鋼結構,下到每一塊形狀各異的幕墻玻璃、弧度各異的看臺,都通過數字孿生技術實現了數字化,在工廠進行精密生產和預制,在現場精準拼裝。因此,建設速度、建設質量成倍提升。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冬奧會的成功舉辦,以數字孿生為基石的“智慧化”將成為場館工程建設、賽事服務和運營管理等全生命周期的核心關鍵詞。
目前,從市場前景來看,數字孿生是熱度最高的數字化技術之一,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Gartner 連續三年(2017-2019)將數字孿生列為“年度十大戰略性技術趨勢 ",認為它在未來將產生顛覆性創新。
研究公司 MarketsandMarkets 數據顯示,2020 年全球數字孿生市場價值為 31 億美元,并預計數字孿生市場規模將由 2020 年的 31 億美元增長至 2026 年的 482 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 58%。
為場館插上數字化翅膀
泛建筑領域是數字孿生最大的應用場景。作為智慧空間產業領軍企業,早在2019年,盈嘉就已經將數字孿生技術應用到大型場館建設。參與到烏鎮的互聯網之光會議中心建設中。
作為烏鎮峰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每一年的“互聯網之光”博覽會堪比“科技盛宴”,2019年烏鎮“互聯網之光”擴建新館。新展館位于原展館東側,占地面積約168畝,將建成2.35萬平米鋼結構展館和管控中心以及4.5萬平米核心景觀廣場配套。盈嘉互聯負責新展館的“數字建筑物平臺”建設,打造新展館的“數字孿生體”。

盈嘉自主研發的盈嘉BOS(Building Operating System)智慧空間操作系統,是實現建筑數據協同、管理、復用的第三方PaaS平臺。利用云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將建筑的工程圖紙快速轉化為計算機可識讀的結構化數據,并將這些描述建筑體的空間數據,以數據接口的方式快速賦能給各行業的業務使用,成功實現數據的互聯互通。
在該項目中,盈嘉BOS以展館基礎靜態信息為基礎,接入BIM模型等共5G+空間數據,接入空調系統、安防系統、視頻系統、照明系統等23個子系統,80+種狀態,涉及十幾家供應商的實時數據。實現信息數據在設計、建造、運維階段的協同存儲與無損傳遞,有效解決傳統運維管理與前期的“信息斷流”和運維各子系統之間的“信息孤島”問題,提升場館建筑的管理品質和綜合服務能力,實現展館由粗放式管理向數字化、精細化管理的轉型。


數字經濟風起,智慧城市建設提速
如今,大型國際活動場館作為城市物理空間的重要組成單元,甚至地標性建筑,其智慧化建設、改造與開發與城市治理的需求緊密結合。本屆冬奧會啟用數字孿生系統,全面將體育場館及周邊區域數字化和模型化,實時洞察場館運營,氣象變化以及城市交通運營現狀,充分發揮城市治理的管理、保障和優化價值。這次成功實踐,無疑將為我國智慧城市的建設按下加速鍵。
目前全球已啟動或在建的智慧城市已達1000多個,從智能城市在建設數量上來說,中國以已超500個試點城市居于首位,且已形成了長三角、珠三角等多個智慧城市群。得益于數字化集成技術的發展,依托《“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的政策加持,智慧城市的建設必將進一步提升城市各項功能,通過智慧交通、智慧建筑等的搭建,打造辦事高效、出行便利、生活宜居、節能環保的城市居住體驗,幫助居民擁抱美好幸福生活。
“一起向未來!”是2022北京冬奧會的口號。簡單五個字力量無窮。這種力量號召全世界不同膚色、不同種族、不同信仰的人在奧林匹克旗幟下攜手前行,一起向未來!同時,它也代表著對智慧城市、智慧空間建設的期望,對智慧、綠色、低碳城市的追求。未來,盈嘉互聯將牢記擔當和使命,堅持自主創新,挖掘和激活空間數據的最大潛能,為智慧城市建設注入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