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信息化的不斷深入,信息中心接入的系統越來越多,分布的地域也越來越廣,其中的無人值守站更是不計其數。各行各業在享受著大量數據接入帶來的優越同時,也越來越苦惱于維護調試成本的日益增長。工程師頻繁出差,疲于應付,有時候到了現場才發現只是一個參數配置問題,十分鐘就給解決了,可是從公司到現場的路途卻花了整整一天。
回顧這幾十年工業制造業的信息化過程,我們可以看到發展過程的成果,同樣也能看到發展過程的不足。這是一個必然的過程,因為信息化本身就是一個多種技術融合具體生產活動過程的復雜事情,每一次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等的大發展加上對生產活動過程的持續優化,都會讓信息化升級。因此,工業4.0只是工業制造業信息化發展過程的一個版本號。
工業制造業信息化系統建設過程中,對生產設備及生產過程的數據采集是整個信息化系統中不可缺少的一環,而對生產設備及生產過程的數據采集往往又是系統建設中消耗人力和時間成本最高的一個環節,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1. 各個生產子系統由不同的廠商提供,而且各個廠商使用的技術和標準不完全一致,各自為陣。雖然這些年推行各種協議標準,但由于各個廠商對協議標準的理解和執行不一,依然存在差異。
2. 信息化系統的團隊長于上層軟件技術,應用技術就相關業務的了解,但對底層的各個生產子系統及底層業務難以做到了解。
3. 長期以來的數據采集交換中間件未形成產品或只解決了基本的問題,在信息化系統的建設過程中,用于數據采集交換的中間件一般不少都是滿足現場項目需要開發,僅用于自己系統;或者購買的數據采集交換中間件僅僅滿足基本的數據采集交換的需求,而不考慮后期的遠程維護及協同的需要。
4. 系統投入運行后,通常現場為無人值守站或者只配備基礎的維護人員,此類人員少有可能對現場所有廠家的設備和子系統都很精通,而項目現場又通常分布區域很廣,所以當系統出現問題的時候,不能快速的對故障進行診斷定位。慣有的電話支持、qq遠程協助、出差等方式,都存在其弊端。因此如果能借助網絡,讓技術專家不出差也能隨時看到現場問題,將極大的提升故障問題的解決效率并大大降低系統維護成本。
基于工業制造業中存在的上述問題和痛點,在工業4.0這個時代版本到來之際,大家越來越想要得到一款物聯神器,他幾乎可以解決目前遇到的所有問題:
1)解決不同類型、不同協議、不同鏈路的數據通訊問題。
2)解決不同協議數據歸一的問題,即為標準化問題。
3)解決不同系統的聯通問題,消除信息孤島。
4)解決系統后期維護升級問題。
5)解決快速故障診斷定位問題。
6)解決由運行維護所帶來的成本激增問題。
那么真的有這種神器么?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上圖所示的架構完全可以解決上文提到的問題和痛點,具體如何解決,還請期待后續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