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必須回到創造財富的階段,但不是通過借貸來購買更多境外的“東西”。制造業是經濟增長的基礎,高生活水平的關鍵和中產階級的未來。在美國,這種認識將會使制造業得到重生。
政治家們堅持說,美國必須回到創造財富的階段。但他們想做的是讓美國人借更多的錢購買更多境外的“東西”。增加消費者的債務會增加消費但并不創造財富。它是財富的消耗,而不是替換。
財富只有三個來源——自然資源,勞動力和知識。自然資源(石油,礦產等)會被地理位置束縛。人類歷史上最大的財富轉移發生在過去的半個世紀,從通過生產知識,創新等創造財富的國家到幾乎沒有石油的地區。服務行業和政府的部門工作并沒有增加財富——他們只是在流通錢。生產創造財富,它利用較低價值的商品,加入知識和勞動,并創造更高的價值。礦業和農業也是如出一轍。
知識創造財富
勞動是一種商品,其價值伴隨著教育和培訓不斷升值。知識和創新是生產力和創造財富的關鍵因素。通過將價格低廉,普遍通用,以知識為基礎的工作遷移給全球范圍內的最高質量,成本最低的供應商。生產力已成為地區和國家之間為了財富的來源和改善生活水平的一場激烈的競爭。那些可以生產更便宜,更快,更好的人才能成為勝利者!
美國已經開始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經濟開始復蘇,并開始升級舊廠房和建設新的大公司。但是,經濟學家們預測今年約2.5%或330,000個制造行業的就業機會增加,不會接近自1997年以來的近6萬個失去就業崗位。
2008~2009年經濟衰退幸存下來的具有低勞動力和債務負擔的美國制造商,現在表現的非常有競爭力。雖然他們將繼續海外建設工廠滿足在新興市場的需求,他們還在投資美國的工廠,制造業工作增長預計到2015年會保持平均每年2%的增長。可以預期未來公司將更換老化設備,充分利用政府的優惠政策,尋求節約能源,這樣很明顯,在國內生產會比航運更具有意義的。
制成品占主導地位的外貿以及美國工廠成功實現了用較少工人制造出更多的商品。改變的是他們已經放棄了利潤微薄的產品,例如,電子消費品、玩具和鞋。他們割讓給具有低勞動力成本和低利潤率要求的中國和其他新興國家。相反,美國工廠更著重于復雜的產品,這些需要專門的勞動和也會創造出更高的利潤。
所有研究和發展的三分之二工作都是通過制造來完成,它雇傭了超過三分之一的美國工程師并且創造出許多新產品和生產方法在幾乎整個服務行業當中。盡管聘請沒有大學學位的工人不成比例,制造業為工人提供高的工資。
大型跨國企業集團,創造了制造業的負面形象。這些企業沒有忠誠度,并已證明他們將關閉一個工廠,并毫不遲疑地將產品外包給的外國。在美國,他們不懈努力打破工會條例以減少工人的工資。他們繼續外包產品和成套設備,似乎對美國制造業的未來漠不關心。
制造業是經濟增長的基礎,高生活水平的關鍵和中產階級的未來。在美國,這種認識將會使制造業得到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