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氣候變化仍在加劇,加速減碳、實現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各界焦點。在中國,隨著"1+N"政策體系的逐步完善,各行業的減碳指導方案也在不斷落地。作為雙碳目標的實踐者和推動者,企業也在積極探索各種減碳行動,減碳正從理念全面走向實踐。
由于碳足跡廣泛存在于產品和資產的每個環節,因此減碳需考慮全生命周期。對于產品來說,碳足跡不僅存在于制造流程的各個環節,更廣泛存在于供應鏈的采購、交付和用戶的使用過程中。對于資產設施而言,碳排放存在于從設計建造到運營維護的各個環節,尤其在運維階段更為顯著,比如建筑運維階段的碳排放往往占其全生命周期的80%-90%。
此外,隨著全球對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日趨嚴格,企業還面臨著來自產業鏈的減碳壓力。根據施耐德電氣商業價值研究院的調研,約80%的企業已經觀察到或正在擔心來自供應鏈的減碳挑戰。因此,企業在制定自身的碳中和路線圖時,須將整個產業鏈的關鍵流程納入規劃,并著力推動端到端的全程減碳。
作為可持續發展的長期踐行者,施耐德電氣致力于以領先經驗和數字化技術賦能伙伴和用戶,助力企業實現全生命周期減碳。7月14日,以"數字賦能,全程減碳"為主題的施耐德電氣2022年創新峰會將在云端開啟,全面闡述施耐德電氣如何以覆蓋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技術,尤其是軟件和服務,構建全程減碳的兩翼。同時,峰會還將探討企業如何打造可持續發展的管理和文化,構建轉型的內在動力,并分享如何推動創新,以開放協作迎接"雙碳"時代的到來。
2022年施耐德電氣"數字賦能,全程減碳"創新峰會將于7月14日在線上舉辦
屆時,40多位業內先鋒學者、企業領袖及行業專家等大咖將齊聚線上,分享洞見。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樊綱將以"2022年經濟新格局與前景思考"為主題,解析"雙碳"時代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李政將探討各行各業如何從"雙碳"挑戰中發掘機遇,共筑綠色未來;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原司長周長益將從宏觀角度分析企業減碳的挑戰與現狀,并提出規劃建議;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原院長毛基業將討論企業如何從管理和文化入手,構建可持續發展的長期機制。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 樊綱
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李政
此外,由于能源脫碳是減碳的核心議題,工業也是能耗大戶,為助力能源和工業領域加速實現"可持續"和"數字化"的雙轉型,本屆峰會設置了"綠色能源管理"和"綠色智能制造"兩場平行創新論壇。來自生態伙伴和施耐德電氣的眾多嘉賓將展開對話,深入探討如何依靠技術和生態圈的合作,包括利用覆蓋全生命周期的服務創新,推動各產業的減碳進程更進一步。
考慮到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途徑,在本屆創新峰會上,施耐德電氣商業價值研究院還將發布《綠色之徑--新型電力系統行業洞察》白皮書,聚焦新型電力系統的"創變之道"。國網能源研究院副院長蔣莉萍將應邀解讀新型電力系統的政策趨勢和行業變化,德國能源署北京聯絡處主任、中德可再生能源合作中心執行主任陶光遠將分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前沿實踐。
"隨著減碳進入實踐階段,各界的焦點已從是否該減碳,轉變為應以多快的速度、多大的力度減碳。"施耐德電氣全球執行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尹正表示:"'雙碳'目標是全新的挑戰,企業需要先鋒的賦能和支持。施耐德電氣將以覆蓋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技術和服務,助力中國用戶開啟全程減碳之旅。"
大咖云集、創新閃耀,2022年創新峰會將全面展現施耐德電氣從思想領導力到業務實踐的多元創見。點擊
報名鏈接,或掃描二維碼均可報名參會,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