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傳感、移動、云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創新信息技術應用普及,互聯網已經從“人-人”互聯的上半場進入了“機器-機器”、“機器-人”互聯的下半場。如何快速部署能夠解決設備連接,通訊,計算,數據收集、清洗、分析與應用需求的物聯網架構已經成為了影響各個行業推進新一輪數字化變革的重要課題。
構建物聯,“物”是基礎
作為全球能效管理與自動化領域的數字化轉型專家,施耐德電氣早在多年前就提出了物聯網的概念,并于2016年末推出了新一代基于物聯網技術的EcoStruxure架構與平臺,以及適用于電網(配電領域)的EcoStruxure Grid和EcoStruxure Power架構。
在EcoStruxure的架構下,為用戶提供底層的開關設備、開關柜、環網柜、變壓器等元器件設備,通訊與安全保護裝置,可部署在本地與云端的運維工具與應用,以及整體的智能、數字化的配電解決方案,施耐德電氣已經從單一的設備供應商完成了向融合軟、硬件產品及服務的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角色的變化,致力于通過一體化的智能配電技術與方案助力用戶實現配電的數字化,并將其安全、可靠、效率、互聯互通與可持續的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
但正如施耐德電氣集團主席兼首席執行官趙國華先生在不同場合所強調的,“部署物聯網,高質量的‘物’是基礎”。在配電數字化的建設中,處于互聯互通設備層的元器件設備無疑就是最基礎的“物”。
開關升級,面向未來
在配電領域,斷路器、開關設備、環網柜作為基礎的部分,承擔著保障配電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的任務。隨著數字化、城鎮化的發展提速,大型商建、軌道交通、石油化工以及大型工礦企業等基礎設施對于配電智能化的要求已經提上日程,從基本的安全、穩定需求,更大的電荷負載能力,到實現數據可視化、預測性維護,以及是否具備面向未來的擴展與靈活性,更多的問題擺在了設計人員面前。
物聯時代,或者說面向未來,我們需要什么樣的開關設備或者基礎產品?
從2018年下半年以來,施耐德電氣推動了一系列硬件產品的數字化創新,如新一代12kV及以下氣體絕緣開關設備GMA、 Smart HVX中壓斷路器、CBR-C戶外單雙極真空斷路器等等。每一次創新與升級,都是探索 “未來”開關的嘗試。
以施耐德電氣在年初推出的新一代12kV及以下氣體絕緣開關設備GMA為例,相比上一代產品,考慮到目標行業應用場景與用電規模的變化,新一代GMA額定電流從630A提升至1250A,短時耐受電流及持續時間最高可達31.5kA/4s, 內部電弧等級最高可達AFLR 31.5kA/1s。不僅如此,新一代GMA嚴格執行電網公司統一技術要求,實現了高水準電氣性能和安全升級,以確保內部燃弧故障下的人員安全。其應用的全氣體絕緣技術可有效避免污穢、凝露、配電室進水可能導致的主回路故障。此外,GMA其完全滿足五防聯鎖要求,每臺設備氣體壓力可視,并可選擇上傳壓力信號,降低了氣體泄漏風險。同時,該產品采用了完善的氣體壓力檢測技術,并可安裝套管式CT、減少了二次接線,使操作運維更高效,更符合電網用戶的使用習慣,大幅節省了人力成本。同時,新一代GMA頂部固體母線擴展的拼柜方式也為用戶現場的并柜部署提供了便捷。
施耐德電氣氣體絕緣開關設備GMA
“我們在開發很多China for China(在中國,為中國)的產品的時候發現——客戶的需求不僅僅在于安全、可靠性,對于產品的易用、互聯互通性能、擴展規劃和效益最大化都非常關心。”施耐德電氣能源事業部戰略和市場部戰略經理鐘蓮夏指出,“不僅僅是GMA,自去年開始,基于EcoStruxure架構的能源類產品幾乎清一色地換上了Smart標簽,這是施耐德電氣在原有的產品線上,一次集體式的數字化創新。GMA等基于EcoStruxure架構的數字化產品可以幫助客戶實現主動運維以及遠程監測,對柜體里面溫升、局放等信息匯總,利用算法提供預警,通過對設備運營情況的感知,實現能耗控制與協同管理,進而連通運營系統,助推微電網的建設,實現多能互補。”
安全、可靠是基礎;配置、擴展靈活則更多的考慮了用戶的工程與運維需求;符合現場巡檢人員操作習慣的設計體現著“以人為本”的理念;數字化與通訊功能的突破,讓架構中的獨立個體彼此產生聯系,為數據“從洞察到行動”的閉環奠定基礎。此外,施耐德電氣在產品開發方向上,更加注重理解行業需求。在過去,一個產品適配所有行業的思想占據主導,但隨著變化,不同行業開始顯現出差異化的需求,一個產品在開發時可以有不同的類型,去適配不同行業,不同場景,最終整合出針對行業的解決方案。譬如GMA就考慮到了實際目標行業操作及施工中的很多實際問題,在新一代產品中針對行業及場景進行了優化設計。
從客戶的核心需求、動態需求出發,根據應用場景定制解決方案,將數字化手段及自身對于不同行業知識的積淀融入產品當中,最終促成整個智能配電方案的實現,或許,這就是未來開關設備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