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冠疫情的突然來襲令全球措手不及,所有企業的供應鏈都經歷了一場壓力測試,引發了對供應鏈布局、管理和運營方式的新思考。施耐德電氣高級副總裁、全球供應鏈中國區負責人張開鵬表示,疫后復蘇時代,全球供應鏈正發生結構性變化。
全球供應鏈安全成為重點
張開鵬認為,相比以往的只注重效率和成本,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將目光聚焦到供應鏈的韌性上,安全性和穩定性日漸成為發力點。一方面供應鏈本地化與區域化將成為趨勢,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公司正在將供應鏈的戰略備份納入考慮。
在本土化運營模式下,各個區域都能夠貼近市場、快速決策和響應市場變化。供應鏈本地化一直是施耐德電氣本土化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生產制造本土化,還包括上游供應鏈本土化、決策本土化和更深層的設備本土化。施耐德電氣中國供應鏈的本地采購達90%,這一數字在全球可謂名列前茅。
與此同時,與傳統上只依賴單一供應來源的供應鏈相比,戰略備份正在成為全球供應鏈的優選方案,包括國內外的多級供應商、生產工廠、運輸等各個環節的備份。這樣即使某個環節出現問題,企業還可以使用備份來保障供應鏈暢通,分散風險、強化韌性。
在這方面,施耐德電氣在全球有200家工廠,大部分產品至少有兩個國際區域、多家工廠在生產,以保證供應鏈的韌性。盡管這會導致企業成本和投資的增加,但大大提升了供應鏈的安全性。
全球供應鏈備份帶來兩大挑戰
在全球供應鏈紛紛開始尋找戰略備份趨勢下,中國企業需要應對帶來的機會與挑戰:一方面要提升自身在全球供應鏈中的競爭力,另一方面要加強自身的供應鏈韌性,否則就有可能被其他地區的備份搶了自己的"飯碗"。
盡管如此,張開鵬認為,在全球供應鏈體系中,中國供應鏈依舊優勢明顯。
首先,經過近40年的發展,中國制造已經集全球最大、最全、最長等標簽于一身。供應鏈的完整度非常高,從能源、基礎原材料、中間品、工業品、消費品、高附加值產品,再到高附加值服務,一應俱全。 "質量好、反應速度快、價格有競爭力的供應商,在國內比較容易找到,可選擇面廣。"張開鵬表示。
其次,中國企業的創新意識和反應速度強,尤其是在數字化時代,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開始利用數字化技術進行轉型升級,并基于柔性化的生產模式和扁平化的管理模式,提高對客戶的響應速度、優化質量。張開鵬認為,長遠看來,創新對保持競爭力至關重要。只有不斷創新,才能長期保持質量、效率、成本、靈活快捷等優勢,創新也是促進供應鏈向高端化、智能化發展的推動力。
"中國供應鏈各方面的優勢,決定了中國在施耐德電氣全球供應鏈戰略轉型中的關鍵地位。"張開鵬表示。現在,施耐德電氣中國有23家工廠和8個物流中心,將進一步增強其中國供應鏈的質量、成本、響應速度。今年4月,施耐德電氣向廈門新增投資,用于本地研發和打造先進生產線,生產新一代數字化綠色電氣產品。
打造強韌供應鏈 看施耐德電氣"四大法寶"
打鐵還需自身硬。面對充滿不確定性的外部環境,企業還要提高自身供應鏈韌性。在2020年Gartner評比的全球供應鏈前25強當中,施耐德電氣實現了從去年第11名到今年第4名的大步躍進,繼續保持工業制造類企業當中的第1名。相比于5年之前,施耐德電氣已經連續提高了30個名次。這一成績背后,是施耐德電氣長期堅持的供應鏈管理的"四大法寶"。
張開鵬表示:"施耐德電氣供應鏈通過聚焦'短鏈協同、合作共生、數字化賦能、綠色可持續'四個方向,經過多年的苦功,獲得了強大的韌性。"
短鏈協同,就是讓各個市場的供應鏈高度本土化,但要實現全球聯動。當施耐德電氣武漢的工廠在疫情期間停產的時候,就可以從法國、印度尼西亞等地補充產能。反過來,當中國市場逐漸穩定后,又出口產品補足全球其他工廠產能不足。
合作共生,指的是建立本地供應鏈"朋友圈",與大量上游供應商長期保持緊密合作,并幫助供應商不斷成長。施耐德電氣一直將與供應商等伙伴共同成長,視為本土化戰略的重要部分。在2月中旬,除了武漢工廠以外,施耐德電氣全國30多家工廠和物流中心都全部復工,得益于上千家合作伙伴的迅速復工助力。"上游合作伙伴不復工,我們也受到影響。"張開鵬表示,"疫情期間,當地政府在跨區域協調復工方面起到很大推動作用。"
數字化賦能,則是在供應鏈管理上充分發揮數字技術的力量,幫助供應鏈提高效率和質量,增加客戶體驗,提高客戶滿意度,從而提升核心競爭力。最近幾年,施耐德電氣一直在推進供應鏈的數字化轉型。中國的工廠、物流中心完成數字化改造之后,整體供應鏈的生產效率提高了5-10%,能耗降低了8%。
綠色可持續,是指踐行綠色供應鏈戰略,是打造安全、環保、高效節能和可持續的供應鏈,追求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的雙贏。施耐德電氣的綠色供應鏈理念覆蓋了端到端的產品價值鏈。從產品設計、原材料選擇到生產制造、廢棄物處置,到產品生命周期管理,有一整套的綠色管理體系。同時,施耐德電氣還利用可再生能源打造更加清潔和安全的工作場所,以達到資源優化的目標。施耐德電氣中國的23家工廠和8個物流中心,有15家是智能工廠和智能物流中心,7家獲得了國家級"綠色工廠"稱號。
面對供應鏈的后全球化時代,張開鵬表示,施耐德電氣也將持續聚焦這四大方向,勤練內功,強化自身的競爭優勢。"在推動高效和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施耐德電氣也將一如既往地攜手廣大合作伙伴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