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至7日,美國智能交通協會2018年度會議在底特律舉辦。該會議是智能交通行業的全球盛會,致力于推進智能交通技術的研究和發展,以挽救生命、改善交通狀況、促進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使未來交通更安全、環保、智能。

在此次展會上,我們欣喜地看到了來自中國企業的身影。作為國內工業互聯網的龍頭企業,東土科技攜全球首創的HOURSIS 2025智能交通AI管理平臺亮相,并獲得了參會人士的關注和好評。“和華為高端手機選擇海外市場首發一樣,東土科技在美國將HOURSIS平臺首次公開亮相。這一方面體現了我們的技術實力和信心,另一方面也是中國智能交通產品對國際市場的探索。”東土科技董事長李平說,“HOURSIS將助力智能交通2.0時代的開啟,優化城市交通系統、減少道路阻塞、為車路協同做好準備。”

智能交通離我們并不遠
智能交通系統(簡稱ITS)是未來交通系統的發展方向,它是將先進的信息技術、數據通訊傳輸技術、電子傳感技術、控制技術及計算機技術等有效集成,運用于整個地面交通管理系統而建立的一種在大范圍內、全方位發揮作用的,實時、準確、高效的綜合交通運輸管理系統。智能交通系統通過借助各種科技手段和設備,將各核心交通元素聯通,實現信息互通與共享以及各交通元素的彼此協調、優化配置和高效使用,形成人、車和交通的一個高效協同環境。
實際上,智能交通離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都很近,甚至可以說是息息相關的。舉個例子,比如大家常用的智能公交卡、馬路上的電子警察和交通信號控制、高速路上的電子ETC等等,這些都是智能交通的產物,相信也是大多數人都接觸過的產品。最近炒得火熱、谷歌和百度等巨頭傾力投入的無人駕駛汽車,也是智能交通系統的組成部分。
毫無疑問,21世紀將是公路交通智能化的世紀,人們通過智能交通系統,使得車輛得以靠自己的智能在道路上自由行駛,公路靠自身的智能將交通流量調整至最佳狀態。借助于這個系統,管理人員對道路流量、車輛行蹤等掌握得一清二楚,從而構建安全、高效、便捷和低碳的交通。
在北京上地中關村軟件園區域,東土智能交通解決方案已經完成了試點運行,實現了以“堵點”為中心的優化區域劃分,由中央集中計劃控制轉變為本地自適應控制。百度大數據統計結果顯示,該區域整體交通擁堵指數平均降低了10%,交通通行速度平均提升了6%,每小時多通行1000多輛車。根據此項目估算,北京市564萬輛機動車每天可減少1170噸燃油消耗和359噸污染物排放。這就是智能交通帶來的實實在在的提升。

市場規模呈爆炸式增長
作為未來交通優先發展的主題,智能交通系統對于提高交通管理效率、緩解交通擁擠、減少環境污染、確保交通安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符合國家建設“智慧城市”、“綠色城市”和“平安城市”的要求,得到政策面的大力支持,并為行業的發展帶來巨大的成長空間。
2016年,國家發改委和交通運輸部聯合發布了《推進“互聯網+”便捷交通 促進智能交通發展的實施方案》,2017年交通運輸部啟動了《智慧交通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鼓勵政府和企業、中央和地方、資本和技術全方位合作,以市場化的方式推動我國道路智能交通產業化發展,促進行業創新能力的提升。智能化已成為我國道路交通運輸行業轉型升級和實現交通現代化的必然選擇。
正因如此,中國城市智能交通市場規模近年來保持了高速增長態勢。我國智能交通系統投資額2007年為247億元,2014年達到837.69億元,2017年達到1413.81億元,2018年將超1600億元。從企業規模看,目前國內從事智能交通行業的企業約有2000多家。在國際上,智能交通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比如說在美國,智能交通的市場規模已經超萬億元人民幣。
“未來智能交通前沿發展的大思路,是萬物互聯和信息的智能交互,由數據到信息、由信息到知識、由知識到智慧。”李平說,“東土科技將深耕行業應用、狠抓核心技術,助力智能交通和綠色交通發展。”
重塑交通運輸的生態圈
隨著城市環境日趨復雜,人們已經清晰的意識到,完善的交通控制系統是讓城市保持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作為工業互聯網平臺技術的引領者,東土科技全球首創的HOURSIS 2025智能交通AI管理平臺,融合邊緣計算、區塊鏈交通調度自適應算法、圖像識別、數據共享、兩線制以太網總線等技術,實現智能交通網絡感知和城市大腦人工智能算法的協同統一。
在李平看來,智能交通2.0時代已經到來,智能交通行業會有新的突破和新的變化,其核心就在于智能管控與大數據應用。依托北方工業大學“城市道路交通智能控制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東土科技HOURSIS平臺通過對信息的收集、處理、發布、交換、分析、利用,實現交通信息服務、信號控制、態勢監控、稽查布控、輔助決策等多樣化的服務,提升整個交通效率、提升出行舒適度、減少環境污染。
在展會現場,最讓與會專家們驚嘆不已的,是HOURSIS平臺的算法創新和管控創新。算法創新方面,傳統交通路口控制采用中央計算、統一管理的線性計算模型,交通控制時鐘同步精度只能達到秒級,并且嚴重依賴控制中心、協同力差。HOURSIS平臺基于網絡化計算模型,建立以“堵點”為中心的動態計算單元,可實現精度為微秒級的全網時鐘同步。每個路口的決策都與周邊路口信息及決策相關聯,取代了傳統的中央計算與控制模型,相關結果第一時間在本地自動完成,充分體現以堵點為中心的自適應控制。上千個路口聯網協同,對管理效率、交通管控、告警等功能將有巨大提升作用。管控創新方面,從人工調優方式到機器學習的方式,交通管控流程發生了革命性的改變。一旦設定交通優化策略與目標,即可通過東土HOURSIS系統自動生成符合實時交通流量的最佳方案,并實現全系統全要素運行狀態的實時監管,巡檢效率可提高2倍以上,后期運行維護成本將減少30%。現場有不少美國行業客戶,表達了要和東土科技深入合作的意愿。

更重要的是,東土HOURSIS平臺采用了邊緣計算技術,更聚焦于實時、短周期數據智能分析。由于靠近數據源,邊緣計算能在本地網絡中完成運算,操作數據不用上傳至云端,大幅提升了數據處理速度并降低帶寬成本,可以很好地支撐未來無人駕駛、物聯網、應急指揮、城市公共安全等智慧城市運行。“我們的邊緣服務器不僅僅能管理城市交通,還可以拓展出基于人工智能的各種應用,從交通管理延伸到智慧城市建設。未來邊緣服務器將成為一個城市的基礎計算設施,幫助城市管理者擁抱無人駕駛、萬物互聯等新科技帶來的新機遇。”李平說。
在業內人士看來,“數據為王、智能優先”的智能交通時代已經到來。不僅要將“先知”逐漸變成現實,更要建立起車、路、人之間的網絡,通過整合信息,最終為人提供服務,使得交通更加智能、精細和人性。隨著5G和萬物互聯時代的臨近,國內企業應專注核心技術研發、攜手產業鏈上下游,搶占智能交通大市場的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