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關村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理事長單位,北京東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土科技”)憑借在工業通信領域向上層工業操作系統和底層交換芯片的積極拓展,近年來一直著力于打造工業互聯網大格局。在以“高質、高效、安全的智能制造”為主題的第十七屆“工業自動化與標準化”研討會上,民族品牌企業——東土科技公司高級總經理兼總工程師薛百華先生題為“自主可控寬帶總線與網絡”的主題演講,介紹了東土科技在自主可控寬帶總線及網絡交換芯片方面的進展,讓與會者眼前為之一亮。
東土科技公司作為中國工業互聯網技術創新引領者、國際工業控制技術變革者,致力于網絡化工業控制整體解決方案的研究實踐,主要研究方向為工業以太網通信技術、基于IPV6的寬帶實時現場總線技術、基于網絡控制的現場控制器技術、基于云控制的工業服務器技術以及適應網絡化控制的精密時鐘技術、控制數據安全可信等技術。“演講中側重介紹了基礎芯片,但其實東土產品眾多,我們強調自主可控,就是要打破過去在工業互聯網發展中受制于人的技術和產品,夯實我國智能制造發展的根基,打造自主可控的智能制造完整生產鏈。”薛總在會后的現場采訪中表示。

為了打破國外品牌對現場總線的壟斷,東土科技研發了自主可控實時Intebus寬帶總線技術,Intebus寬帶總線的體系架構是由基于OFDM的物理層、數據鏈路層、應用層構成,技術特點是采用OFDM正交頻分復用的技術,充分利用雙絞線的帶寬資源。并且兩線以太網的精確時鐘同步,可基于TSN的調度實現多業務承載和實時交付。據薛總介紹,圍繞Intebus寬帶總線在芯片上的應用發展,東土科技將相繼推出傳輸距離500m、傳輸帶寬100Mbit/s、TSN調度粒度8μs的Intelbus-PHY;TSN調度粒度縮短至4μs的Intelbus-SOC-ARM;傳輸帶寬提升至200Mbit/s的Intelbus-SOC-ARM;傳輸帶寬達500Mbit/s、TSN調度粒度4μs的Intelbus-SOC-ARM等多款寬帶總線產品。
為了打破國外品牌對網絡的壟斷,東土科技研發了自主可控KD系列網絡交換芯片。薛總在演講中采用KD5660、KD56848、KD5983芯片與其他品牌進行了數據對比,并介紹了KD系列芯片的眾多技術特點,如高性能縱向安全加密認證、全報文多窗口深度報文檢測(DPI)、支持專網通信路由協議、支持新一代智能電網延時測量的技術標準,以及支持TSN時間敏感標準等等,這些芯片構建了工業互聯網骨干網絡。
同時,在操作系統方面,東土科技布局的Intewell工業互聯網操作系統/云平臺已于去年底舉辦的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期間發布。全球工業互聯網技術目前僅關注于控制層以上的數據應用及分析,沒有實現軟件定義工業控制(SDC)和軟件定義工業流程(SDP);國內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則過多關注于工業制造的多功能和綜合性,二者均缺乏對工業控制體系的統一管理和業務聚焦。Intewell采用全球首創基于IPV6的實時寬帶現場總線,將工業互聯網技術應用到工業控制及智能制造的各個領域,實現軟件定義工業控制單元、軟件定義工業控制流程,廣泛推進人工智能在智能工廠和協同制造中的深度應用,實現實時性和云服務統一。東土科技將Intewell視為網絡信息化技術在智能制造領域廣泛應用的支撐平臺軟件,是中國智能制造技術國產化自主可控的核心技術。
“中國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是把這些缺失的部分打通,下一步構建硬件和軟件的產業鏈,打造本土適用的、可靠性強、安全性強、效率高的智能制造產業鏈。”薛總表示,“這并非東土科技一家之力所能完成的,需要我國更多的民族品牌聯合起來,共同打造我們自主可控的智造體系,盡早擺脫受制于人的局面。”
東土科技借助工業互聯網技術為各行業提供創新解決方案,主要集中在四大領域:智慧工業、智慧城市、智慧軍事、智慧能源,并做到“自主可控、技術超越”。在第十七屆“工業自動化與標準化”研討會上,薛總同樣跟大家分享了針對這幾大領域的幾個自主可控應用案例,如自主可控芯片在智能交通的應用、兩線以太網總線與自動化儀表的結合應用、自主可控芯片用于生物質能源的監控系統、成飛智能制造信息系統中的應用等等。
訪談期間,薛總表示,制造領域是實現整個創新價值的關鍵。現如今很多企業都在搶灘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但必須直面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夯實制造業的根基,了解什么才是我國制造業發展最缺乏的、急需補課的。作為中國工業互聯網平臺技術領導者、國際工業控制技術變革者,東土科技堅信,《中國制造2025》要靠全國產化民族品牌來實現,而東土科技已經用實際行動做好了準備,芯片級的自主可控、操作系統級的自主可控、協議自主可控以及產品級的自主可控,只有堅持走自主可控、安全可信的科技強國之路,我國制造才能有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