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是用能大戶,從其“生命”的開始,就需要源源不斷的能源,支撐它為人類創造舒適的環境。
但現如今,由臺達捐贈并災后重建的位于高雄市的那瑪夏民權小學:從2011年重建啟用后,盡管學生人數不斷增加,但學校用電密集度卻不斷下降,教學樓與圖書館,每平方米的年耗電量不到1.03度。究竟是怎么辦到的呢?
首先,是順應當地氣候條件的被動式節能設計
被動式節能設計是盡可能利用自然條件和環境,減少和不用化石能源,并利用可再生能源促使建筑能以人為本提供服務,并且仍能夠達到節能,甚至達到"凈零能耗"。
因此在那瑪夏民權小學建設之初,就順應學校超過800米的海拔高度,以及當地的氣候優勢,確定建筑體量的配置和朝向;再搭配高架樓板設置的可調式地面通風口、教學樓與圖書館的通風天窗,使得夏季能有效通風,冬季則靠建筑間的遮蔽作用,減少冷風撲面。
接著處理建筑的熱源。在屋頂鋪設隔熱巖棉,并在外墻采用內含陶制顆粒的隔熱面漆,能大幅反射陽光,全方位遏止熱能入侵。
做好了因地適宜的節能基礎,可以降低建筑本身的能源消耗。那么在建筑為人服務的過程中,也需要引進各種機電設備,營造舒適的環境。
臺達建筑節能技術全面滲入,通過主動技術大幅提高
能源設備與系統效率,使建筑自身產能與建筑用能近乎平衡,最大程度減少建筑
例如,學校位于偏僻的山區,為了維持穩定的供電,利用山上日照充足的氣候特色,在學校屋頂與地面共裝設峰值總功率22千瓦的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自產可再生能源。
隨著師生人數不斷增加,新增臺達能源在線系統,實時顯示校內各設備及回路的用電負載量,便于診斷耗能原因,并通過可視化監控界面和云端資訊進行用電管理。
通過整合創能、儲能和能源管理等多重優勢,使那瑪夏民權小學,如今無論天氣晴朗或災難來襲,都能仰賴綠電自給自足,向外界展示了未來 “零碳建筑”的可能樣貌。
也因此,憑借優異的節能成果,這所自給自足的 “正能量”(Energy Positive)校園建筑,在 “2021 年度 LEED 十大之最”的評選中,榮獲“亞洲首個 LEED Zero Energy 零能耗認證項目”,開創了 “亞洲首個” 的先例,也是臺達踐行“環保 節能 愛地球”企業使命的最好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