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的70家糖廠,俄羅斯的15家糖廠都采用貝加萊的自動化技術。
波斯人早在公元前600年就開始通過提取甘蔗汁生產糖了。1801年,化學家Franz Carl Achard擁有了從甜菜中提煉糖的工業生產基礎。在普魯士國王的支持下,他在西里西亞(現在是波蘭的土地上)建立了首家糖廠。
今天,烏克蘭的70家糖廠,俄羅斯的15家糖廠都采用貝加萊的自動化技術。其中包括著名的Pamira和Red 食糖生產廠家。
100多個國家每年的總產糖量16億噸,巴西和印度占1/3。用于生產酒精原料的糖的需求穩步增長。因此,專家們期望在未來對糖的需求有猛量增長。
每天各廠將處理2000-6000噸的糖用甜菜用于產糖。
糖用甜菜在收割后直接進行處理,在清洗和切碎前清除石子。收割的甜菜在100km內用火車和卡車運輸。俄羅斯允許來自鄰國的甜菜。

糖用甜菜自儲存的第一年起開始收割。含糖量決定了它的經濟價值,這也是很重要的一點。
提取--稀汁--厚汁--結晶
在高提取總量中(每天3000噸以上),汁液從甜菜碎片中萃取。在此過程中大約可萃取85%的糖。稀糖汁保留了15%的原糖。萃取后的碎渣再通過擠壓、烘干成顆粒狀運往各地用于高質量的動物飼料。
用石灰乳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飽和)對稀糖汁進行提純,去除無糖成分。然后進行過濾(至少帶三個過濾站的過濾系統),再通過蒸發(多級蒸發站,通常8級)加工成約含65%糖量的厚糖汁。
煉汁過程中產生的碳酸鈣在農業上被用作快速石灰肥料。晶狀體在大容器中通過真空和升溫沸騰溶化,用離心分離器(20臺以上)從現成的碎渣中分離糖的晶狀顆粒,并通過水和蒸汽進行清洗烘干。完成烘干后產生的晶狀物即我們平時所說的精細糖。
工廠每天的產量在300和700噸之間。產出的糖被貯存在帶空調的筒倉或臨時倉庫中。總產量的一部分裝到50kg的袋子中。筒倉車將大部分散糖或液體直接運往各行業,用于進一步處理。
逐步采用貝加萊設備
許多年以前,客戶作了一個戰略決策將中期糖廠的所有操作和監測集中在一個控制中心。為了分布投資費用,貝加萊推出了2005系統控制器與APROL過程控制系統逐漸取代了過時的自動化設備。

從糖用甜菜到晶狀顆粒,整個過程可輕松明確地進行控制。
在俄羅斯的操作與監控
客戶參照過去的經驗,強調無論使用何種過程控制系統,必須用俄語進行人機的溝通。
現在依舊使用APROL R 3.0進行過程控制
APROL R3.0中完美的Unicode支持,可以為一些重要過程的安裝和操作純俄語的過程控制。
操作站的認可度高
由于傳統技術的應用習慣,客戶對操作站的性能持保留的態度。回顧過去,由于追蹤所有過程和過程序列非常簡單,利益才能夠實現最大化。所有信息以俄文顯示能夠避免誤操作。越來越多的國際性飲料公司諸如可口可樂為保證質量,要求記錄整個產品線。
鍋爐房--最重要的子系統
由于許多技術步驟(諸如:蒸發、結晶和各種用于產糖的加熱過程)都要求高能量,所以蒸發在整個過程中是一個基本步驟。用于產生蒸汽的鍋爐房(50-75噸/小時)是糖廠的技術標準,同樣是一個重要的子系統。天然氣是唯一的燃料。在處理糖用甜菜的整個過程中必須要有持續不斷的蒸汽供應,因此一個工廠要使用二到四個鍋爐房。在烏克蘭,整個過程大約需60天,俄羅斯大約需100天。根據氣候條件,收割和處理過程于八月/九月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