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10日,貝加萊2016用戶會議暨貝加萊中國20周年慶典在上海世貿佘山艾美酒店成功舉行。本屆會議聚焦 "工業自動化價值提煉",大會圍繞智能制造的落地、工業4.0的實施、智能工廠升級、以及開放平臺和應用創新等議題,與來自全國200多名用戶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討,同時分享了20年來貝加萊中國在工業自動化領域的成功經驗。

貝加萊高層團隊齊聚20周年慶典
工業自動化領域的新視角
貝加萊(中國)大中華區總裁肖維榮博士首先向與會者做了"工業自動化價值提煉"的主題演講。他指出,未來工業自動化的價值將體現在6個方面,安全性、互聯性、智能化、信息化、標準化和個性化。在智能制造時代,產品研發周期將越來越短、關聯技術越來越復雜、以及對批量個性化產品的需求,都對自動化帶來了新的挑戰。在這種趨勢的帶動下,工業自動化領域呈現出3個新的趨勢。
首先,是從產品到方案的轉變。"隨著產品創新幅度趨向飽和,如果把所有的視角都定義到產品,就會出現問題,因為用戶需要的不是一個產品,而是一個切實的解決方案。" 肖維榮博士談道。一個好的解決方案有時意味著為用戶提供一個自動化應用研發平臺,需要包括開發工具、硬件配置、自動化技術包和工藝包。第二,集中與分布的關系變革。未來的工業網絡結構將越來越靈活,打破傳統的層級串行結構,通過實時的工業以太網POWERLINK和OPC UA,實現ERP、MES層與現場層的互聯互通。第三,開放自動化將成為必然趨勢。開放自動化意味著開源、開放性和標準化,用戶將可以自由地進行開發、替換系統中任意產品以及與第三方實現互聯等。
"工業自動化最終目標是要幫助制造業用戶實現更高的成本效益。" 肖維榮博士表示,"我們為用戶提供的不僅是工具,更是平臺。我們不僅在產品方面創新,還致力于在應用層面不斷創新。"貝加萊在中國20年發展取得的成績,也從一方面印證了從產品到方案集成、再到平臺和應用創新的成功路徑。從1996年進入中國以來,貝加萊中國的銷售額實現了平均每年25%的增長速度,公司現已擁有超過200名員工,近100名專業的行業服務工程師團隊。2016年,貝加萊在臺北設立了分公司,進一步加強了對大中華區市場的服務與支持。

貝加萊中國2016用戶會議現場座無虛席
面向智能制造的開放平臺
面對智能制造時代的挑戰,貝加萊總經理Peter Gucher先生認為,創新是最好的驅動力。無論是面向智能機器開發的模塊化應用功能塊mapp,還是面向智能工廠提供的核心解決方案APROL平臺,都在致力于幫助制造業用戶更快實現由傳統制造向數字化制造的轉型和升級。
設計一個全新的智能工廠,往往比將已有設備的工廠升級到智能工廠更容易一些,這也是很多企業面臨的問題。對此,Peter Gucher建議采用更簡單、易操作的平臺解決方案將有助于企業更快地實現升級。例如,采用貝加萊APROL平臺,用戶可以方便地使用一個集成了工廠自動化、過程自動化和機器自動化的控制系統。APROL PDA使得運行數據和過程數據的集中采集變得更加簡單,強大而可靠的長期存檔功能使追蹤整個制造過程的質量成為可能。
據貝加萊APROL研發經理Martin Reichinger介紹,APROL平臺不僅能夠幫助用戶在已有的設備里增加互聯性,同時還具有很好的連接性和可擴展性,確保在不同的產品接口之間實現可靠和穩定的連接,并根據客戶需要隨時增加功能。"APROL平臺讓已有設備的工廠升級更容易。"Peter Gucher坦言。據悉,2015年貝加萊全球的銷售收入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達到近6億歐元,其中過程控制領域在亞洲和歐洲市場的表現搶眼。

貝加萊(中國)大中華區總裁肖維榮博士首先向與會者做了"工業自動化價值提煉"的主題演講。
引領自動化軟件技術革命
在新機器和系統工程設計方面,軟件開發正在成為日益重要的時間和成本因素。然而,這項工作很大一部分都花在了基本功能的編程方面。"機器開發人員希望把更多時間投入到產品本身的研發中,而不用花大量時間在軟件和編程的學習。" 貝加萊(中國)技術支持經理周靖對于用戶的需求十分清楚,"簡單的編程,功能塊的可視化配置,基于瀏覽器的訪問,以及高效的調試和診斷,而這一切通過mapp技術都可以輕松實現。"
mapp功能塊與眾不同之處在于,它們非常易于配置,可以避免開發者對每一處細節進行編程的繁瑣工作。這一特點在本次用戶會議現場演示的視頻中被展現的淋漓盡致。兩個應用工程師在接到了同樣的設備開發任務后,使用了mapp的工程師最終在規定時間前成功完成了任務并按時趕赴了女友的約會,而采用傳統編程軟件的工程師則因每次調試后重新編寫程序和代碼一直加班到深夜。模塊化的軟件功能塊不僅簡化了新程序的開發,而且還將新機器和系統的開發時間平均縮短了67%。同時,降低了開發風險和軟件維護成本,提高了機器設備的可用性。據周靖介紹,mapp適用于任何機器,是新機器開發的首選,目前已經有超過300個項目在使用mapp技術。
另外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軟件革新,是貝加萊提供的一種直接登錄互聯網的技術方式--mappView。"借助mappView,自動化工程師擁有了可開發強有力的直觀HMI解決方案的工具,而使用這一工具并不要求他們掌握網頁編程語言。"貝加萊運動控制和軟件研發經理Gernot Bachler說道,"mappView能帶來前所未有的連接與互動,可以在任何輸出設備(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上完美顯示出內容。"
智能工廠對于生產率、質量和維護的更高要求,促進了工業軟件的應用需求,越來越多的自動化過程需要通過軟件形式來實現。貝加萊(中國)技術運營經理樊惠芳建議,在全面衡量自動化軟件價值時,可以從6個維度著手--平臺架構、軟件增值服務能力、軟件工程能力、標準化支持能力、開放軟件集成能力以及行業軟件封裝。

會議同期展出的貝加萊全集成自動化平臺吸引了很多觀眾。
務實與創新的完美融合
在這個人人皆談工業4.0的時代,貝加萊以其務實的解決方案和開放的平臺架構,贏得了用戶的支持和尊重。昆侖數據CTO王晨在本次用戶大會 "從自動化到智能化:工業大數據及其應用"的演講中談到,POWERLINK以其簡約但強有力的機制,無需復雜的時間同步,開放的數據接口和卓越的通信性能,充分滿足工業大數據實時的需求。九高節能技術有限公司沈東在其"制造流程的智慧集成與效益提升"的演講中,介紹了基于APROL平臺的軟件體系架構,如何應用在富士康陽極產線的智能控制解決方案中,幫助整個產線實現整個智能制造過程的標準化、信息化和無人化,并最終實現年節約成本約1800萬元。
務實與創新,一直是植根貝加萊企業文化的強大基因。"對于貝加萊而言,自從2006年以來,網絡化的智慧工廠生產就已經成為現實," 貝加萊全球工業管理部經理Gerald Haas說道,"我們一如既往的事業現在被賦予了一個新的名稱:工業4.0。"作為貝加萊大中華區的掌門人,肖維榮博士帶領的中國團隊也繼承了這一文化,從不給客戶做不到的承諾,根據客戶的切實需求為其量身定制解決方案。從音樂之聲到茉莉花,貝加萊將中西文化拿捏的如此精準和恰到好處。相信這家源自奧地利的自動化技術領域全球領導廠商,將會在未來20年成為引領中國制造2025的優秀智能制造解決方案和平臺供應商。(文/CEC 金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