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諾威觀察】遇見施耐德電氣,邂逅一場食品飲料行業循環智造變革
發布時間:2025-04-21 作者:www.xstr.xyz
晨曦初現時,漢諾威郊外的苜蓿草還掛著露珠。名叫瑪吉的荷斯坦奶牛晃動脖頸,享受著適宜的溫度,這個動作悄然觸發了牧場上空無形的數據河流……
此前,在距離瑪吉不遠處的2025年漢諾威工業博覽會,施耐德電氣通過2000平方米的“循環制造園區”講述了同樣的故事:從瑪吉的牧草到消費者手中的牛奶,每一個環節都在數智化的閉環中重生。
施耐德電氣以乳品行業為場景,呈現出一幅從營養循環、水循環、碳循環到回收循環的產業鏈價值新圖景,通過數智化與可持續的雙重賦能,推動產業實現從“線性制造”向“循環制造”的躍遷,成為今年漢諾威全場矚目的焦點。
01農場與農作物:數字土壤與循環經濟的變革
乳制品的第一站,可以追溯到哺育奶牛、生產飼料的綠色農場。進入循環經濟時代,如何降低農業碳足跡、實現資源的“物盡其用”,成為了農業的核心挑戰。
在工業領域,人們如何解決這些問題?通過數據采集和分析、數字孿生和智能算法,提升生產運營的可視化和精準決策能力,助力實現效率、能源和碳足跡的動態優化。今天,在施耐德電氣的展臺上,這一技術路徑已經被復制到了農業領域這條“新賽道”。
例如,通過AVEVA System Platform系統平臺搭建的現場監控系統,農場主可以實時監測作物生長狀態,分析土壤情況和病蟲害風險,并有機整合人員、流程和資產等相關數據,實現持續的運營改進和實時決策支持。而在AVEVA工藝模擬仿真平臺助力打造的“虛擬農場”中,人們可以模擬不同的種植條件和管理策略,預測產量和資源需求,在精準決策的同時,有力降低了生產成本、風險及碳足跡。
這種可視化、智能化的技術觸角,已經延伸到了農場的方方面面。比如在展臺可以看到,為了讓奶牛保持舒適,產出高品質的牛奶,智能牛欄可以自動判斷單位區域內的奶牛數量,并聯動調節風扇的風量,使奶牛始終感到涼爽。
在對農場各方面狀態“知己知彼”的基礎上,農業循環經濟的開展和實施自然也是水到渠成。通過循環利用土壤中的養分,農場可以將有機廢物轉化為肥料和沼氣,不僅改善了土壤健康,還能提高作物產量,真正讓循環經濟落到實處。
02生產與加工:模塊化產線賦能柔性制造
進入乳制品加工階段,高效、靈活、安全成為了生產企業高度聚焦的關鍵詞。在這些挑戰的背后,反映出的是來自消費市場白熱化競爭的沖擊。不僅新品類、新口味的涌現與更迭不斷加速,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高度關注更是永恒的話題。
如何面對這些挑戰?在這一環節,施耐德電氣用一條植物基牛奶的柔性生產線給出了答案。
在這條生產線上,ProLeiT系統能夠很好地應對批次管理所面臨的挑戰,幫助工廠快速應對市場的動態變化,例如其可以通過產線的模塊化滿足變化的生產需求,實現快速投產換線。這一突破得益于EcoStruxure Automation Expert開放自動化平臺(EAE),其軟硬件解耦特性讓前期程序撰寫和設備調試變得更加方便,進一步實現了更加高效、靈活的投產。
在食品安全保障方面,同樣少不了數據與智能的加持。
比如,施耐德電氣的MES系統可以實現全流程的數字化輔助,更加精準可靠,避免了人為失誤帶來的食品安全風險;此外,在已成為行業標準要求的可追溯性方面,系統還可以把貫穿原材料、生產、包裝各個環節的全流程數據打通,做到快速溯源、精準找回。此外,聚焦容器自動化清洗的CIP在線清理解決方案可以做到在不停機的情況下進行自動分析,檢查清洗過程是否有不合理步驟,從而進一步提升了生產的安全性,確保食安無憂。
03包裝、倉儲及物流:運動控制領域涌現“新生代”
在乳制品的包裝、物流環節,對系統效率和靈活性的追求則成為了重點。
今天,由邊緣計算、物聯網和人工智能提供加持的“下一代運動控制系統”開始扮演起趨勢的風向標,也為運動控制技術的創新開辟了新的賽場。在這方面,施耐德電氣的最新創新成果之一——Modicon M660z及Modicon Edge I/O NTS分布式I/O系統,正是順應這一趨勢的“新生代產品”,可以結合先進的軟件應用,為運動控制樹立新的標桿。未來,運動控制系統將與邊緣計算、人工智能和先進的控制算法產生更多交集,進一步實現效率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在應用于包裝、物流等行業的運動控制領域,施耐德電氣本土創新的最新成果——機器運動控制“黃金四件套”整體解決方案同樣展現了通往未來的無限可能。
應對包裝、物流等行業的復雜需求,這個由Modicon M310M運動控制器、Lexium 18ME伺服驅動與BEH18伺服電機、Altivar 305通用型變頻器和Harmony ET5人機界面構成的“王炸”創新組合能夠實現多軸同步運動控制,讓復雜機器集成多工位、多工藝,實現更高效的生產。同時,在設備安裝、編程和調試階段,完全在本土研發和生產的“黃金四件套”也針對中國市場使用習慣,減少了安裝和調試時間,幫助企業降低初始投資成本和生命周期綜合成本。全新一代機器運動控制“黃金四件套”整體解決方案將于今年第二季度悉數亮相。
04工業用水及污水處理:水資源的循環與重生
作為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水資源的使用和循環,同樣是乳制品行業乃至整個食品飲料行業都需要聚焦和優化的優先事項之一。在展區也可以看到,在循環制造的理念下,施耐德電氣始終把工業用水和污水處理視為關鍵環節。
例如,在乳品行業,施耐德電氣可以助力用戶應用污水處理方案,結合生物、化學和物理處理方法,高效去除污水中的有害物質,以此達到排放標準,同時還能通過智能化的控制系統,根據污水的水質和水量自動調整處理工藝;在此基礎上,搭配CIP在線清理解決方案,則可以進一步減少污水和其他生物產生的化學負荷。
要支撐企業用水和水處理等場景的穩健運營,同樣離不開性能卓越的自動化“利器”,施耐德電氣Altivar 1200C-S中壓變頻器就是其中的典型一例。它具備先進的控制算法和強大的驅動能力,能夠實現對負載設備的精準控制,顯著提升系統效率。例如在供水系統中,1200C-S中壓變頻器用于恒壓供水,可以減少能耗并延長設備壽命;而在污水處理場景中,它可以提高工藝可靠性,并節電40%以上,為水資源的循環利用提供有力支撐。
05中控室:一體化運營與開放自動化的協同
在前面的盤點當中,可以看到:乳品的生產、加工、包裝、物流及水處理等環節面臨著各種挑戰,而應用于這些環節的創新技術解決方案,也是各有亮點。但是,如果這些環節的運營仍處于“各自為政”的狀態,顯然不足以發揮全局管理和協同優化的潛能。
事實上,在這些環節共同的背后,還少不了一只“運籌帷幄”的無形大手,在運營層面掌控全局,這正是作為運營C位的“中控大腦”——由施耐德電氣打造的UOC一體化運營中心。面對艱巨的數字化任務,UOC一體化運營中心可以打通不同系統之間的數據孤島,建立統一的平臺和運營畫面,從客戶運營場景出發,結合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幫助客戶提升效率。
在整個自動化層面上,施耐德電氣的EcoStruxure開放自動化平臺(EAE)則是擔當著加速IT和OT融合使命的全新工業自動化架構。它將重新定義自動化系統的工程設計、設備運營、資源配置以及生產組織的方式,幫助行業用戶在自動化基礎上輕松實現數字化轉型。這一倡導開放的平臺支持軟硬件的解耦,可以針對食品飲料行業的各種分布式應用場景,實現效率、靈活性和可持續性的飛躍,大幅縮短工程時間,并達到前所未有的卓越運營水平。
面向未來,炙手可熱的AI技術也可以受益于EcoStruxure開放自動化平臺(EAE)提供的開放式環境,發揮出“如魚得水”的作用。例如,EAE平臺與AI的結合,可以實現通過輸入工藝語言自動生成計算機語言,有望在減輕編程工作量的同時實現效率的提升。更多類似的應用,也將是EAE未來起到重要作用的方向之一。
06電力與數據中心:韌性與可持續性的重要保障
電力供應及電能管理,同樣是攸關乳品乃至整個食品飲料行業生產可靠性及可持續性的關鍵因素。在這方面,施耐德電氣可以助力企業通過向數字化電氣系統的轉變,實現對電力能源等基礎設施的有效管理和優化,包括對可再生能源進行整合等。
在這方面,施耐德電氣可以為食品飲料企業提供全面、完整的配電、微電網等解決方案,助力企業依托具有韌性和智能化的能源管理體系,有效提升生產連續性和可持續性。例如,通過采用冗余設計、故障預測和快速切換技術,當某個部分出現故障時,系統可以自動切換到備用線路,保障生產設備的正常運行。同時,智能配電系統還可以對電力質量進行監測和優化,減少電力波動對設備造成的損害等。
而為食品飲料企業提供信息化支撐的數據中心,同樣需要更加可持續的“裝備”。在展會現場,可以看到施耐德電氣最新發布的Galaxy VXL UPS產品,它的單機功率最高可達1.25MW,占地面積卻僅需1.2平方米,系統效率則高達99%,可以為未來食品飲料行業更多擁抱AI等高算力應用提供理想的支撐。
07零售終端:循環經濟的“最后一公里”
作為乳制品這趟循環旅程的“最后一公里”,循環制造園區的零售區域同樣引人注目。以往,施耐德電氣提供的解決方案可能更多地側重于生產制造環節;然而,今天數字化技術的興起和進化,正讓更多的環節以數據為紐帶,自動整合在一起,促生出新的價值。
例如在零售環節,施耐德電氣展示的智能零售解決方案,可以通過物聯網設備和數據分析,實現對零售店鋪的智能管理,包括實時監測商品庫存、顧客流量,以及優化商品陳列和補貨策略等,這不僅可以助力零售商提供運營效率、降低庫存成本,還能夠為顧客提供更優秀的體驗。
不難看到,施耐德電氣在漢諾威的亮相,正為包括食品飲料在內的各行各業揭示出一個清晰的趨勢:未來的產業鏈沒有起點和終點,每個環節都可以被視為新價值循環的起點。而構筑起這個新價值循環的關鍵要素,正越來越多地來源于數字化與可持續的緊密交織。未來,施耐德電氣將持續以創新技術推動食品飲料行業從“線性制造”轉型“循環制造”,共同邁向高效可持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