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加萊肖維榮:服務——自動化未來競爭力的關鍵
發布時間:2024-11-20 作者:石林才
貝加萊大中華區總裁肖維榮訪談
面對競爭的愈發激烈,以及去產能帶來的增長乏力,自動化企業都在尋找未來發展的新增長點,以期在激烈的競爭中贏得先機。為此,CONTROL ENGINEERING China采訪了貝加萊大中華區總裁肖維榮博士,就自動化的未來發展,以及貝加萊作為一個方案集成商將如何塑造未來競爭力進行了深入交流。
01 極限競爭,同樣意味著機會
CEC:現在似乎自動化正處在一個艱難的時刻,肖總您對這種極度競爭的格局如何看,您覺得這種產業環境未來將如何演變?
肖維榮 博士:的確,自動化及下游的裝備制造業、離散制造業,在過去的幾年里,由于過快的產能增長,帶來了很多現在的艱難。但是,身在其中,我們又看到了一種迫切的“改變的需求”—這讓我們深刻意識到,中國制造業它正在從制造向“創造”的轉變中。但是,挑戰的同時,這同樣對我們而言,又是機會。
首先,對于“價值”的重新認識,國內的企業逐漸在思考-如何更好的聚焦價值,通過創新實現差異化,這個共識漸漸達成。因為所有的企業都對內卷有著非常迫切的突破意愿,并積極的行動,但是這需要“生態伙伴”的協同創新-同樣,大家也有了共識。我們將有機會更為深度的參與到用戶的創新中。
其次,如果我們需要將這些“差異化創新”,轉為實際的戰略落地,就需要更多的借助于數字化能力,來打造企業的軟能力。這其實也是我們一直強調的,包括軟件的平臺、AI工具、柔性產線與機器人集成、數字孿生等。我們也提供這樣的軟件基礎平臺。
再者,對于“出海”的需求,下游的裝備企業,生產型企業都在向海外布局。這個時候,滿足海外對于產品認證、遠程服務能力的系統就會有更多的需求。
因此,對于目前這個轉型的需求而言,貝加萊作為一個技術領先者,以及方案的提供者,我們更為樂觀未來的發展。
02 服務是未來競爭的關鍵
CEC:那如何應對這種市場的變化?對于自動化企業,未來競爭的塑造關鍵在哪里?
肖維榮 博士:顯然,服務是未來競爭的關鍵,這個服務不止于我們傳統講的“售后服務”,而是指參與到用戶的全流程研發創新,及運營過程中的專業服務能力。它包括幾個方面:
首先,在工程服務方面,因為我們所服務的制造業,它的機器設計,通常牽扯到非常復雜的機電及工藝的耦合,這就需要能夠通過專業的數字化設計軟件、工程師,參與到用戶的機電研發中。因為現在的機器復雜性不斷提高,除了傳統我們在機電選型、應用開發、現場調試、遠程維護方面的服務外。現在像機器視覺、人工智能、柔性輸送技術、機器人的產線集成,使得機器與系統變得更為復雜,就需要非常專業的視覺、AI、機電工程師來結合制造流程開發系統。
其次,當新增市場放緩的時候,存量市場的服務就成為關鍵。在已經投資的大量產線除了面臨升級、維護、改造等,也包括了像故障診斷、數字化集成方面的服務需求。這些都是需要專業的團隊來提供服務支持的。
第三,數字化是解決差異化的非常好的途徑,因此,在這個時候,如何更好的借助于數字化,本身也需要專業的服務能力的提升。因此,服務能力將成為自動化企業的一種必須。
03 用工程思維解決工程問題
CEC:那如何應對這種市場的變化?對于自動化企業,未來競爭的塑造關鍵在哪里?但是,我們也看到,服務市場是否過于碎片化,且人力資源投入巨大,這會否影響企業的資源調度,以及影響企業的盈利能力?貝加萊在這方面有哪些經驗可以分享?
肖維榮 博士:服務市場它仍然需要我們在硬件、軟件一樣的“產品思維”,即,必須將服務設計為一個“簡單易用”的產品,這包含了幾個方面的產品化:
首先,服務的工具設計:要將工程服務,例如將建模仿真軟件與自動化集成打通,形成快速的數據交互,對項目的“配置化”而非編程。貝加萊的ACOPOStrak、ACOPOS 6D這樣的產線業務,它快速的成長,但又是一個非常多樣化的市場,每個都會不同—這就需要大量的工程服務。這就要求我們的平臺具有應對這種變化的能力。我們將打通ABB的RobotStudio的建模能力和Automation Studio控制系統設計接口,未來通過OPC UA的數據交互來實現動態的系統聯調。ACOPOS 6D它所使用的LaunchPad可以快速的讓工程師在Web頁面上實現可視化對產線流程進行規劃。因此,它雖然可能要面對的是各個行業的場景,但這并不會讓它變得復雜。
▲ACOPOStrak柔性輸送系統
▲ACOPOS6D平面磁懸浮輸送系統
其次,存量市場的機器都需要大量的預測性診斷技術,貝加萊早在3年前就立項,來開發一個“產品化”的預測性維護工具,M.Doctor—它的思想就是將AI應用變成一個產品。它易用,不管是在機器的機械測試、安裝,還是運行階段,都可以為用戶提供數據分析與診斷。不需要太多的工作量,最為重要的是,它還能自我迭代—變得更聰明。
另一個較大的應用就是機器視覺,以及機器學習的深度學習項目—這些場景都千變萬化。因此,Automation Studio就會建立機器視覺的快速配置—將AI的應用工程簡化,讓不是精通AI的工程師,但對現場的機電對象了解的人可以快速構建AI的應用過程,從數據采集、預處理、特征選擇、訓練、調參等全流程都采用配置的方式來完成。
因此,工程服務,就是工程師手里要有好的工具,或者將具體的場景產品化,這就是我們用工程的思維,解決工程的問題。
04 服務也需要流程與能力的轉型升級
CEC:服務的轉型是否意味著企業的組織、流程等都需要轉型,以適應這種變化?
肖維榮 博士:您說的非常對,對于自動化企業而言,服務是一個非常具有挑戰性的戰略轉型。它需要在組織架構與流程、運營、團隊的能力、企業的文化方面的重塑,并形成穩定的運行,才能真的贏得市場信任。當然,在這點上,我們其實已經布局了數年,也漸漸的產生了比較有效的進展。
服務轉型是一個企業戰略升級,貝加萊除了前面所提到的服務工具化等設計,也包括在組織和能力方面的改變。
首先,我們組建的方案研究院,它就是一種為了工程設計與創新服務方面的團隊—它已經運行了有5年時間。今年我們又將服務作為一種業務而非業務的輔助來成立部門—我們還將繼續本地化的備件維修服務—并且,這些部門間的流程進行了簡化,核心在于“快速響應”客戶—以提升用戶的體驗。
其次,在團隊能力方面,我們要提升“咨詢”能力,我們需要為銷售增強在“顧問式銷售”方面的能力,就是他們要更為專業的為用戶的機電創新提供電氣控制、軟件規劃、產品設計方面的建議能力。
再者,我們增強學習,以及提供外部學習的效率。在貝加萊社區,我們提供了基于移動端/網頁端支持的學習中心、下載中心、問答中心。通過這些來提升用戶“自助式”的學習、資料獲取、常見問題的查詢—它的好處在于可以借助于AI來進行數據的收斂—讓我們更好的聚焦客戶最多關注的問題。
總之,服務不是一個想法或口號,而是精密且系統的設計,核心在于贏得用戶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