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福利一区_最近中文高清在线观看_免费黄色电影在线观看_亚洲天堂成人在线 - 91人人

資訊 > 正文

全國首個省級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指數發布

發布時間:2023-08-01 www.xstr.xyz

  中小企業是推動創新、促進就業、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近年來,中小企業發展質量穩步提升,一大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涌現,上海專精特新企業發展呈現出蓬勃之勢。
  7月28日,2023上海專精特新創新發展大會暨“三賦”全國行上海站啟動儀式與“益企融通”創新需求發布對接活動在上海楊浦舉行。此次大會是繼“2023全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大會”之后,上海舉辦的首場專精特新企業發展培育重磅活動。
  
  在本次大會上,正式發布《2023上海市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指數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這也是全國首個省級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指數的研究。目前上海市專精特新企業數量已達8288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近700家。
  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副主任戎之勤指出,“上海正在瞄準數字經濟、綠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終端四大新賽道,以及未來健康、未來智能、未來能源、未來空間和未來材料五大未來產業,打造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集聚高質量發展的產業優勢,這些都離不開廣大專精特新企業的主力軍作用。”
  上海居全國前列
  專精特新企業是我國建設制造強國、補鏈強鏈的重要力量,鼓勵專精特新企業發展壯大,是促進高質量發展、打造自主穩定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關鍵一環。上海作為我國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先行者和探路者,自2010年起在全國范圍內率先開展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工作。
  報告在專精特新四大維度的基礎上設計了活躍力、影響力、成長力、創新力、引領力五個維度和19個二級指標,同時輔以一對一企業訪談、企業家座談會與問卷調查等多種形式,全面評估上海市各區和重點行業的中小企業發展狀況。
  研究顯示,從全國主要城市比較分析來看,上海市在專精特新企業的培育上排名全國第一,排名緊隨其后的蘇州、杭州和北京也表現出了強勁的發展勢頭。接近八成的上海市專精特新企業來自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涵蓋了上海市構建的“3+6+新賽道”新型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發展方向。德勤中國合伙人陳嵐表示:“上海市領先專精特新企業培育主要得益于上海市的四大優勢,即特色產業園區、精準培育服務、科創資源集聚和優質營商環境。”
  相較專精特新企業,上海市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呈現出更高的發展規模、創新投入和資本市場參與度。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平均注冊資本接近1.5億元,幾乎是專精特新企業平均數的2倍;有效發明專利達23個,超過專精特新企業平均個數的3倍;A股上市企業的占比達10%,新三板掛牌達15%,一級市場融資超過60%,高于全國平均專精特新企業的資本市場參與度。
  由于上海市各區的產業基礎和發展階段各不相同,形成了五個類型的發展格局。受2000年初制造業逐步從中心城區向郊區遷移的規劃路徑影響,上海市各區科創產業發展呈現如下特征:
  第一,浦東新區得益于體量和政策優勢,是上海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增長極;第二,閔行、嘉定、松江和奉賢是科創產業的先行區,均較早布局信息技術和先進制造產業并已形成規模化的產業集群;第三,7個中心城區多以輕資產服務業為產業基礎,呈現出高附加值、高利潤和高影響力的特點,屬于高能級科創區;第四,寶山、金山和青浦以重資產制造業為基礎產業,正積極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實現戰略新興產業的提質升級,是科創產業的加速區;第五,特色化科創區崇明則圍繞自身世界級生態島的定位制定科創之路。
  從重點行業的角度來看,集成電路、先進材料以及生物醫藥的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指數排名前三。這些產業經過多年發展,形成了高質量的產業集聚,并由于技術創新在產業發展方面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企業普遍在研發、創新投入較多。汽車、電子信息等傳統制造行業雖然體量較大,但仍然處于加速升級階段。人工智能、元宇宙產業起步較晚,仍然處于發力期。
  持續營造專精特新企業創新發展生態
  截至2022年底,上海有353家專精特新企業建立技術中心,574家企業開展市級專利工作試點;309家企業建有院士專家工作站,占全市建站數量48.3%。上海科創板上市企業79家,總市值約1.5萬億元,融資額約1956億元,其中絕大多數企業都是專精特新企業。
  上海市在專精特新企業培育方面,正厚植科創沃土,努力構筑專精特新發展新優勢。上海多年來為中小企業搭建合作交流平臺,加速科技成果向中小微企業轉化和集聚。常年開展企業質量提升行動,中小企業產學研對接、數字化轉型行動,以及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對接等賦能工作。截至2022年底,累計培訓專精特新企業首席質量官2000余人次,累計發布大企業創新需求近500項。
  上海市中小企發展服務中心主任衛丙戊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不僅僅來自政府的培育支持,還需要來自整個社會的關心,來自科技界、資本圈、產業界等各方給予支持。專精特新企業成長需要良好的環境和氛圍,還需要接地氣的政策輔導,更加精準的服務落地,有效對接企業需求,解決企業發展面臨難題。
  作為面向中小企業服務的“娘家”,衛丙戊表示,上海市中小企業服務中心組織開展專精特新企業高管精準培訓、開設人才招聘專場、融資對接與上市服務指導、組織參加國際大型展會拓展海外業務等工作,進一步解決企業發展難題、提升品牌聲量、擴大企業影響力。
  研究發現,專精特新企業發展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企業質量、規模、創新水平都顯現領先水平。但是在成長過程中仍面臨外部環境和內部發展的挑戰,諸多不確定性給企業的發展規劃帶來了沖擊,如融資支持和科創資源的獲取方面有待提升,人力緊缺的結構性矛盾是企業面臨的一大痛點,國際化程度和政企溝通程度有待進一步加強。
  報告就上海市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提出了三點建議。德勤中國華東區主管合伙人盧瑩表示:“第一,從政府層面,為專精特新企業完善產業創新生態,加強對企業作為創新主體的扶持力度;第二,從行業和社會層面,組建專精特新企業服務聯盟,全方位賦能專精特新企業的轉型和發展;第三,在金融體系層面,支持針對專精特新企業的金融創新。”
  上海國創中心理事長黃巖認為,專精特新企業在融資方式與途徑、“大中小”融通、創新資源集聚、標準化制定、產學研深度融合等方面,還需要加強支持和創新突破。“針對專精特新企業培育支持,亟待打造‘龍頭企業+中小企業+服務平臺’三位一體式生態賦能體系,通過引導聯合鏈主、龍頭企業,集聚專精特新企業、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機構、各類服務機構與要素方,順暢的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生態,有力支撐產業鏈供應鏈補鏈固鏈強鏈,推進專精特新企業打通難點、補足短板、加速發展。”

標簽:省級專精特新,益企融通,中小企業

相關文章